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 Show all posts

Thursday, March 8, 2012

红尘犹有未归人 人间咫尺千山路

31岁生日时拍的照片
一个过不了32岁生日的马来同胞的故事

这个星期一,2012年3月5日,是我的得力助手的生日。

一个马来青年,从北大校园毕业后,就投奔到我的公司来。从低做起,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同事,顾客的爱戴,获得我的肯定,一步一步走上总经理的职位。

公司上下大概20多个华裔员工【包括我生意伙伴的】都愿意追随他,听从他,在他帐下效劳。

经常害怕下属工作过多,压力过大的他,除了份内工作之外,还把一些原本是下属做的工作给啃起来。

个子小的他,也经常帮助下属抬或搬运一箱箱的会计账簿。不认识他的人,都会以为他是做打杂的,而不会知道他原来是总经理。

很鬼马的他,也经常给同事带来欢乐。

由于我也是母校校友会的秘书,因此他也经常参与我们搞的华教活动。所以说,这个马来同胞,真的很特殊。

所谓的『一个马来西亚』,完全融会贯通。不须经常提在口里。

大家在等待为他庆祝32岁生日之际,接到的是他因被劫杀而离去的消息。

在医院,我和全体员工对着冷冰冰的他的尸体,个个悲从中来。

谁让我们流泪?

治安的败坏,让个子弱不禁风的他被劫杀。

我们的首相,经常在在护卫保护下,这里去,哪里去。

还有人民只不过要一个游行来宣示一下不满的情绪,我么的警察,镇爆队就几乎全体出动,对付百姓。

首相啊,首相,别那么劳累,好好留在办公室,想想如何为国家,为人民拼经济、改善治安以及惩罚犯错的官员和领袖,许人民一个安乐的家园。你每天花时间这边去,那边去,你和你的军师团也许很得意,可是给我的感觉你们好像无所事事,又或者根本不会做事的。

我们伟大的警方,请不要再欺压手无寸铁的百姓,拿出你的本色严厉打压犯罪。

我们伟大的首相,拿出你的本事出来。

总经理的离去,我什么也做不到。

我恳请大家,下一次大选,好好善用你手中那一票。

把无所事事的政客,把无良的政棍给好好教训。

请许我一片绿蓝的天空。

Tuesday, March 6, 2012

MOHD ALIAS,安息吧

听说,前世500次的擦身而过才能换来今生今世一次的相逢,就像图里的照片一样,我们在同一个时空坐了下来,而且一坐,就坐了6年多。

如果可以,我们都想在转过身之际,依然看到你那笑容可掬的样子。

我们敬爱的MOHD ALIAS,安息吧。

写在治安每况愈下的马来西亚。


Friday, December 23, 2011

2011年圣诞派对

又圣诞节了。

公司举办圣诞派对。

除了吃,就是交换礼物。



我抽到Ms Wong,将她想要的圣诞礼物送给她。




Wednesday, December 21, 2011

2011 - 巴厘岛风情


要告别巴厘岛了。

用过早餐后,大家在酒店外拍照留念。















 









Thursday, June 30, 2011

武术世界冠军李阳


会计实习毕业。

Thursday, August 13, 2009

走上坡的时候要对别人好一点,因为你走下坡的时候,一样会碰到他们


经济不景气,我国公司委员会(SSM)估计今年内结束营业的公司数量料增加50%,同时新注册的公司预计会减少3%。

根据公司法令,公司结束营业后都必须要妥善的将之清盘或关闭,然而这个过程是须要涉及一些费用,有时甚至好几千马币。试想一下,生意失败后,一盘如洗、家徒四壁,有的甚至满身债务,还要拿出一笔钱来帮公司“善后”(关闭),有时的确有点像‘雪上加霜’又或者是‘在伤口上撒盐’。因此,很多人在生意失败后,对本身的公司置之不理是可以理解的。

公司委员会体恤经济不景所带来的创伤,因此推出一系列利商配套,其中包括凡是结束营业或结束营业多年的公司可于4月1日至9月30日这段时间向公司委员会提出单方面将公司关闭,而且是在不须要呈交任何账目的。如此一来,就能大大的减低了公司“善后”的费用,一来公司委员会能够名正言顺将这些所谓冬眠的公司除名,减少不必要的资料储藏;二来以一个极小的费用把结束营业的公司关闭,给自己一个留得青山在的机会(公司结束营业如果因为没有将之妥善关闭,也许会被公司委员会纳入黑名单,对于以后再做生意会带来一些不便)也是业者也愿意看到的。因此,我和我的生意伙伴都尽量将这个好消息传递给我们手头上那些生意失败、营业结束但之前没有能力关闭公司的客户,希望能够在不加重他们负担的情况下,协助他们将各自的公司关闭掉。

所有的人开始做生意的时候,都满怀希望、兴致勃勃。每一个做生意的当然都希望“能”成功,若干年后丰衣足食。然而要知道的是,并不是每一个做生意的人都“能”成功。

望着手上的名单,看着熟悉的公司名字,看着熟悉的客户名字,顿时百般滋味在心头。

做生意不成功,有的人秉持着“哪里跌倒就哪里爬起来”的精神,最后总算踏上成功之路;有的人一蹶不起;有的人销声匿迹;有的把痛苦留给别人自己还是乐逍遥。

有几个客户令我感触特别多。我最记得曾经有一个客户,风光的时候,出入名车代步,有着自己的一栋楼,同时很瞧不起我们。有一次,他对我们说:“你们的办公室是租的,那像我,是自己的楼,我看你们还是把所有我公司的文件置放在我这里、至于书信往来地址也还是使用我公司的地址比较安全,因为我真的不晓得你们什么时候会搬又活着什么时候会做不下去。”你跟他讨钱的时候,他会说:“我公司那么大间置在这儿,你们怕我【跑路】meh?”

对于客户的奚落,我们当时习以为常,也尽量去顺从他们的要求。

一段时间后,这个客户与我们失去联络,寄给他的信件也几乎都被反寄回来。我的生意伙伴按奈不住,就驱车去探访他。抵达那栋楼后,我的伙伴看到满地都是其他人寄给我这个客户的信件,令他惊讶的是“那栋楼”的大门被铁链深锁。人面不知何处去,(楼对面的)野花依旧笑春风。

他真的【跑路】了,后来有接到他的一通电话,他说是泰国打来的,没有说明究竟发生什么事,只吩咐我们等他,他会回来还我们他欠我们的那二十多千的服务费。

那一通电话后,我们就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他说的也是,我们的办公室是租的,有一天我们会“走”的。我们后来也真的“走”了,我们没有像他一样【跑路】而是搬去另一个更好的环境。

春风得意、意气风发,多么令人羡慕和内心澎湃且心动!

的确,顺风顺水,功成名就之时,人的精神自然高,走路时背挺得笔直,眼睛也会格外有神。在这种顺遂的情况下,很多『细节』就『理所当然』的被忽略掉。可是,这些当初被忽略的细节,很可能就是后来关键时刻给你致命的一击。

洛克菲勒告诉孩子说:‘走上坡的时候要对别人好一点,因为你走下坡的时候,一样会碰到他们。’

当你在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当你下来的时候可能会滑倒。如果一个人往上爬的时候就想到『可能滑倒』的后果,他就会时时注意保持『梯子的整洁』,避免因为小细节上的疏失所造成的重大伤害。

到今天,我有时还会想起他那一句话:I'll be back!

Friday, September 21, 2007

彼此学习

我的英语自小不好,年少时并不以为意。中学毕业后,因为英语不好不但连累自己报错科系,还经常上课时听不懂讲师在授课,害到自己必须在下课后向其他同学借笔记本来抄。

后来踏入社会,才发现很烂的英语很难生存,首先是须要用英文书写应征信,然后应征面试须要用英语和老板交谈,老板们在这两个过程中三两下就看得出我的英语水准是多么的水皮,不过还好最后总算遇到肯给机会的老板。

后来我报读英语,放下身段和小朋友们上英语基础班,从最基础学起,勤能补拙,我的英语才少有进步。今天我的英语基本上还可以但仍然不是很好,但比起以前连说都不敢说而且也不会正当使用文法来的好。

那天我给我其中一间分行的员工培训,这是我第一次给他们培训。共有七人,最惊讶的是其中一个就是当年我上英语进修班的英语老师(他是合格会计师,虽然是华校生,但除了华语顶呱呱连英语也挺好,所以当年在英语进修学院兼职教英语)。

除了他,另外那六人,由于背景不同,有的不会华语,有的不会吉隆坡风行的广东话。说到英语,除了我的这位老师和一个受英文教育的女生外,其他人的英语水准要么就和我目前一样要么就好像以前我的水准一样。

我总行这里的培训因为员工人数众多所以会分开两班分别以英语和华语进行,然而由于分行员工人数不多不能将他们分开两班,于是我就要求英语不太好的员工将就一下,而我就使用英语来进行这次的培训。

培训过程中,我发现英语不好的员工也许不能正确明白我传授的内容,基本上缺乏参与感,而且显得死气沉沉。于是我就和他们分享了我的经验,鼓励他们积极的把英语掌握上来,同时我向那位英语很好的女生说:“你一定要用心学,而且要比别人学得更好更快!”她问为什么,我说:“因为你不须要像其他人一样要花时间去学英语啊,所以时间上你已经占了优势。”

她对我苦笑说:“我也得花时间学中文啊!”我的老师也有同感,他是外地人只讲华语和客家话,广东话不很流利,所以他也得花时间学广东话!

居然大家各有所长,为什么不彼此取长补短呢?

突然间营造了一个员工彼此学习的空间,多了学习少了勾心斗角,员工有力主管有心公司有利。

Thursday, August 30, 2007

抢夺他人财富的人,我瞧不起你

有几种人我一向是很瞧不起的,其中一种就是自己又不好好干活却去霸占别人辛苦经营得来的东西的人。

由于有两名员工因个人一些因素没有参与公司的普吉岛Company Trip,星期一一早我就起身打算到公司去,因为不是很放心公司只有两名文质彬彬的女员工。突然电话响,是我的生意夥伴严先生打电话给我。原来他也有同感,希望早一点到公司去助阵和帮帮忙,可是当他抵达公司门口时,发现门是开着的,他虽还没进去看清楚究竟发生什么事情就第一时间给我打了这个电话,然后很肯定的语气对我说:“公司肯定进贼了!你快过来看看!”

我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公司,一踏入公司马上确定,公司的确进贼了。

严先生就到附近的警局去报警,而我就和两名下属统算损失。

约半个小时后,严先生打电话来问我我给他的警局地址对不对,因为大门深锁,不像是警局。我上几个月明明到过那边报警,怎会错呢?在打了几通电话查询后,我很肯定严先生没去错地方,于是他就打电话去警局总部询问,总部的警官也很肯定他去的就是这一区的警局而他们对于大门深锁也感到莫明其妙,百思不解只好要求严先生在那多等候一会。

严先生没有办法只好在那边等候,一等就等了半个小时,才见有一名女警走来,严先生顺口就问那名女警员警局是什么时候开的,女警员很坦然的对严先生说因为警局附近没有什么好的东西吃,所以她就去别处吃早餐。门一打开严先生发现原来还有一名警员在里面睡觉............

经过统算后,我们不见了约十一台电脑,电脑正版软件,两台打印机,还有好多好多东西,包括我个人的数码相机,汽车备匙,银行存款簿,钱..........

我的公司不是很好赚,我也不是赚很多钱,公司会有那么多资产,都是过去几年苦心经营省吃俭用所换回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有泪有汗还有血。

被偷的这些东西,他们卖出去其实又可以卖多少钱呢?因为很多东西,用了之后就没有什么价值了。然而对我们来说,这一些都是我们赖以维生的“找吃工具”,没有它公司面临无法营运的困境,要买回它却很贵!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会那么憎恨抢夺他人财富的人。

Sunday, April 22, 2007

我“红”了!

星期五傍晚,我的手机就一直响个不停,短讯也陆续传来。今天出席校友会常年大会,大家都把焦点放在我的身上,不为什么,为什么,只因为几乎星期五的晚报及星期六的各大语言报章都有我的新闻!

我成为了焦点人物,突然间成为人物关注的对象,究竟是什么事呢?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tent_new.asp?dt=2007-04-21&sec=malaysia&art=0421mb76.txt

由于最近我比较忙,迟些时候,我会把精彩的故事告诉大家。

有一点我想在这里说的是,有时候明明是受害者,却成为牺牲者饱受来自各方的压力,甚至不少人鼓励使用鸵鸟政策,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也会发现还有人甚至有“幸灾乐祸”的感觉!

不过,普遍上大家都很支持我,我,尤其是“木子”,虽我们素未见面,却给我默默的支持!

谢谢所有的人。

http://www.kwongwah.com.my/kwyp_news/news_show.asp?n=82445&rlt=1&cls=101&txt=2007/4/21/gn2007421_82445

http://thestar.com.my/news/story.asp?file=/2007/4/22/nation/17510112&sec=nation

http://www.nst.com.my/NST/Article/vArt?did=20070421083305

Thursday, March 15, 2007

Peak Period


好一段时间没写blog了。


从事会计的朋友都知道,每年农历新年后直至七八月,是会计界的“peak period”,即非常忙碌时期。


这主要是因为:


1) 从事独资生意和合伙生意的纳税人于三月份开始为明年(对是明年,即2008年)的所得税进行分期付款

2) 公司员工收入呈报(表格E, Form E)在三月三十一日到期;

3) 没有商业收入的个人所得税的呈报期限是四月三十日;

4) 拥有商业收入,比如从事独资生意和合伙生意的纳税人必须在六月三十日之前呈报个人所得税;

5) 大部份财政年度截至十二月三十一日的有限公司(称之为X有限公司)必须将账目尽快处理好,然后交由审计师审查,以便能在六月三十日或之前召开股东会议;

6) X有限公司须在七月三十一日之前呈报有限公司所得税;

7) X有限公司的公司秘书必须在八月七日之前将一份年报表提呈公司注册委员会(SSM)。


这一段时间内,从事会计的朋友几乎会日夜兼程,甚至日夜颠倒,经理级以上的员工和老板更是日理万机,因为除了要接见顾客和监督下属的进展之外,同时还须要审阅案件和给下属提供培训。没有时间偷懒,也不允许生病;忙起来,连报章也没时间阅读,同时更与亲友暂时失去联络,有点与世隔绝一样。

这一种生活,我已经不知不觉地挨过了几十年。

Friday, February 2, 2007

交待

公司的事务最近很繁重,晚上约十点,我收拾东西要回家时,发现还有三个下属还在埋头苦干,于心不忍,我就叫他们也顺道收拾东西,请大家一夥去吃顿晚饭。

其中一个下属即刻拿起电话致电给家人,交待家人会迟回,同时也不会在家吃晚饭。

过后我问他这是不是他的习惯,他不好意思的说是。这个下属今年22岁,我突然很欣赏他还保有这一个通常只有小时候才会遵守的家教。

如今很多人,把不回家吃饭,把迟点回家当成一件很普通的事,也就是因为是件普通的事,所以很自然的也不会给家人通报一声。

多少人知道家人是如何渡过这漫长晚上的吗?

Wednesday, January 31, 2007

表现

去年开始,我实行一项很特别的政策,那就是在做员工表现评估时,下属必须根据本身去年的表现填上自己认为最合适的花红及加薪。

至于这个加薪,我还很宽容,如果觉得去年表现不是很理想,还可以根据来年预估的表现争取加薪。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很简单,就是再给每一个人一个机会,因为我始终相信过去不等于未来,下属去年表现不好和来年表现不好是不能画上等号的。 每个人自己就是一座宝藏,即使荒芜,我也认为会有收成的一天。

100%的下属都得到超出自己要求的花红,86%的下属得到比自己想要的加薪还多。

因此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时,许多人都以为要么耳朵有问题,要么我有问题。最后我告诉他们,他们看重的是工作表现,工作表现固然重要,然而我看重的却是“表现”!

这么一说,工作表现也只是表现的其中一环而已了,除了工作表现,我还看他们的态度,进取心,醒觉性,责任感,爱心,礼貌等等。我很欣慰的是下属们除了默默耕耘外,彼此间很合作,且毫无私心的把团队精神发挥得很好,再加上随时都愿意为公司付出。

感谢他们,一路走来,就这么与我配合。

自己就是一座宝藏

最近进行2006年员工表现评估,发现几乎所有的下属比想像的更聪明,更有才能,更富有创造性,可惜的是有不少人都是座未开发富矿,还没有发掘出应有的潜力。

每个人自己就是一座宝藏,为什么却将之荒芜呢?

Friday, January 26, 2007

53仙的西餐

不知从何开始,公司都会帮生日的同事庆祝生日。

公司会在寿星生日当天献上一个蛋糕,并在每个月第四个星期的星期四请全体同事吃午餐庆祝。昨天有两个同事由于还在浮罗加怡(Pulau Langkawi)查账,所以推延到今天才庆祝。

早上刚好有个顾客在临走前留下三百零吉给我的夥伴,说新年要到请大家吃午餐。这个顾客平时为人吝啬,我们对于他莫明其妙的慷慨,很是惊奇。于是我们决定就拿这三百零吉去吃西餐,到时如果不够,公司才支付余额。

公司共有15人,三百零吉平均起来一个人是二十零吉,也的确可以吃一餐很好的午餐。由于西餐的种类很多,有的几十零吉,有的整五十零吉,每个人都点了各自喜爱的来吃。

结账时,共三百五十八零吉,正当我的夥伴在柜台前掏钱时,老板娘问他有没有x公司的信用卡,因为如果刷x公司的信用卡,单据上最后一个号码和信用卡上的最后一个号码吻合的话,就能够赢取五十零吉,从而少付五十零吉。

机会像小偷,走的时候叫你追悔莫及,来的时候无影无踪。

一刷之后,结果两个号码都吻合。结果只需付三百零八零吉。由于早前有个顾客又赞助了我们三百零吉,所以除起来,每个人才花五十三仙就吃了一顿丰富的午餐。

Wednesday, January 3, 2007

分粥的故事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的思绪都会有点混乱,因为又一年了,除了要制订新的一年的营运策略之外,同时又是到了该给属下发一些奖赏和鼓励的时刻。

混是混在该怎样发,乱是乱在该怎样奖,因为属下当中,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不能随意发也不能随便奖。

一位叫阿克顿(1834-1902)的英国历史学家讲过一个《分粥的故事》。

有七个人组成的小团体,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且平等的。他们没有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或有刻度的容器。

这里有几种不同的分配方法:

一、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阿克顿的结论是:权力会导致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

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为自己分粥的权利,同时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的饱而且有剩余,其余六天都饥饿难挨。大家认为这种办法造成了资源浪费。

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他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

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七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对我们的启示是: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一个企业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制度,能够解决企业内部的混乱问题。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Sunday, April 30, 2006

另谋高就


在我刚出来开业是,协助我从零到开始,帮我建立基业。

创业期,不离不弃。

在我稳定下来后,决定另谋高就,祝福她。黄莉娴(前排坐左二)

Tuesday, January 10, 2006

实习毕业



(左)彭雪莹

Wednesday, December 21,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