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中雪隆校友会于2008年11月15日搞了一个成立40周年晚宴。
芙中成立就快有百年历史,有鉴于此,筹委会决定筵开50席,除了供师生联谊外,也希望借此机会筹募捐献母校及日常运作经费。
经过波折重重,晚宴后来总算圆满落幕。
50席,即500人来参与,可是你不能说有500个芙中校友来参与。
校友都长大成人,都有各自活动,参与意愿不高,造成筹备过程中另很多筹委失落。于是大家只好把目标转向商家,亲朋戚友。
我的这里,总共39人出席参与,就只有一个念到高中一转校的校友参加,其他的都是我的商家,朋友,亲戚及员工。
在编排位子时,我很头痛,我不晓得应该把那名校友编排去那里坐,因为就只有他一个人,而且他还半路转校那种,更是没有什么他认识的同学可以让我编排去和他共坐共叙。最后实在没有其他办法了,唯有把他穿插与我的员工共坐。
当天他生病,我还以为他不会来的了,但最终他来了。
我的担心开始来了,我在想他一个人,在可以说举目无亲人地生疏,完全不认识同一桌的人的那种情况,他会有什么感觉?
我猜想他会很失落,很懊恼,还有很后悔。可是他完全听的懂,看的懂台上所呈献的节目与对话,他也能明白台上所要传达的芙中精神。(不过我敢担保,以后他不会再来的了〕
那我的商家,朋友亲戚呢?虽然都听懂看懂表演节目,但芙中精神关他们讲句难听的--屁事?
我呢?我坐去那里?
我告诉你,我和一个印度人,一个马来人同座。他们更可怜,不要说芙中精神,就连台上在讲什么他们都不知道,甚至连校歌在唱什么也一无所知!
昨天巧遇一个同学,她说她的一个同学有来参与(我不晓得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促使他来参与,但我真的很感谢他),但满腹埋怨!因为和他同座的他都不认识,而且他还说当天晚宴已经失去了意义,因为他发现竟然很多不是芙中校友混杂在内。
这位同学,你的感受我能理解,那你又是否能以宽厚的胸襟来了解那些不是校友的参与者呢?
那些人当中,也许确实有一些人是心甘请愿来的,但绝大部分都是基于支持而来。
说到都汗颜,就只因为芙中校友的一个“我们都是年青人,我们和老前辈/校友有代沟,我们不要参与他们”的理由,令到在坐500人有半数以上是非校友,马来同胞及印度同胞。就因为这样一个理由,令到真正来参与的校友埋怨我说:“你们在搞什么?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活动!我都不认识同桌的人,我很失落,我很生气,我以后不要来了。”
我在想,这是我应该负起的责任吗?
当校友会须要支持时,我的商家,朋友,他们甚至可以是马来同胞印度同胞义无反顾,义不容辞就来。其实芙中关他们什么事??
谁去顾及他们的感受?
谁又曾经顾及校友会的感受?
后记:别忘了有一群人在这几年默默地在校友会付出,耕耘也好,改革也好。而且他们都很年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